雨林灵修 传道书1:1-18

 雨林灵修 传道书1:1-18

经文: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言语。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传道书给人的感觉是很有哲理的,带有一点佛学的虚无感,这种对人生的感慨挺吸引人的,说出了很多人活在世上感到疲累和困倦的心情。然而传道书不只是发出活在世界上的感慨,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个对照,对照日光之下人世间的反复循环、毫无新意、没有出路,和来自日光以上神所显明的终极出路。因此我们读传道书不能只是喜欢它表面看起来的哲理,它绝对不是一本佛经,也不只是对人生的虚空发出一番感慨那么简单,我们要看到的是神怜悯在日光之下永远无法冲破虚空之宿命的人,赐下救赎恩典让我们可以脱离这虚空和捕风的命运。神透过人间最有智慧、最有权柄、最有财富的所罗门王使我们看到,离了祂,人生得到再多都还是虚空,唯有依靠祂,人生才能找到真正的价值与盼望。

第四节开始以大自然的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来指出这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在循环中不停地重复,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有序的,风往南刮,又往北转,不停地旋转,返回转行原道。我们平时很少注意到,其实风都有它的航道,都是不停地在循环,连风也不是乱吹的,一切都有它被设定的轨道,可是一切的轨道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基本上是一个死循环。江河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旧归还何处,又是一个死循环。从神所创造的大自然就看到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循环系统。尤其是在人类犯罪堕落以后,世界就成为了一个与神隔绝的封闭系统,像一个拥有内循环功能的金鱼缸一样,鱼在里面会得到足够的氧气和食物,还有水草和石头,可是它其实是封闭的,它跟外界没有真正的联系,里面的鱼从出生到死亡,它离不开这个系统,它也不会想要离开这个系统,因为它对系统以外一无所知。

我们这个地球就是一个超级大循环系统。住在里面的人从富足尊贵如所罗门,到平民老百姓,甚至到一个乞丐,都是被困在这个系统里面,没有人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才干财富脱离这个系统,就像鱼缸里面不管是大鱼、小鱼还是小虾,都不可能逃离鱼缸自立生存。而所罗门感慨说他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他因为加增知识,就加增忧伤,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善用上帝赐给他的智慧和知识,他做王时热衷于为自己造豪华宫殿,迎娶很多异国他乡的公主,他收集世界上最珍奇百怪的宝物来给自己享用。由于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于是他更热衷追求能够满足自己的东西,结果他得到什么呢?他得到了更多的忧伤和愁烦。

他发现世上的万事都令人厌烦,看也看不饱,听也听不足,最美的女人都被他收集来了,最好听的歌他也听得到,最好的美食他都可以吃得到,最豪华的宫殿、最华美的衣服,但原来结果也不过如此。可能他的厌烦和失落比一个乞丐更大,一个乞丐偶尔人家给他一个面包他会觉得美味无比,可以乐上半天,可是所罗门还有什么可以满足他的味觉、视觉、听觉呢?什么都已经无法再满足他了。所以他说日光底下一切的事情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人永远无法在日光之下找到最高的满足,同时人又永远冲破不了日光之下不断循环的生命。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以巴问题之三:为什么巴勒斯坦至今无法建国?(张洵)

当听到微弱的敲门声……

以巴问题之一:美国和以色列为何2017年退出联合国教科文(UNESCO) 组织?(张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