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约书亚记9:1-6,16-21

 雨林灵修 约书亚记91-616-21

经文:约旦河西,住山地,高原,并对着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带的诸王,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诸王,听见这事,就都聚集,同心合意地要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基遍的居民听见约书亚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就设诡计,假充使者,拿旧口袋和破裂缝补的旧皮酒袋驮在驴上,将补过的旧鞋穿在脚上,把旧衣服穿在身上。他们所带的饼都是干的,长了霉了。他们到吉甲营中见约书亚,对他和以色列人说,我们是从远方来的,现在求你与我们立约。

以色列人与他们立约之后,过了三天才听见他们是近邻,住在以色列人中间的。以色列人起行,第三天到了他们的城邑,就是基遍,基非拉,比录,基列耶琳。因为会众的首领已经指着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向他们起誓,所以以色列人不击杀他们。全会众就向首领发怨言。众首领对全会众说,我们已经指着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向他们起誓,现在我们不能害他们。我们要如此待他们,容他们活着,免得有忿怒因我们所起的誓临到我们身上。首领又对会众说,要容他们活着。于是他们为全会众作了劈柴挑水的人,正如首领对他们所说的话。


经过了耶利哥城和艾城这两场争战,约旦河西的那些原住民,就是迦南地的人民,真的见识到以色列人的勇猛 ,于是他们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挡以色列人的入侵。他们别无选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保家卫国的生存之战,因为这支越过大河的军队去到哪里都是要屠城灭命的,简直无法谈判、无法交涉、无法抵挡,他们必须集结力量,尝试保命。

但是有一支民族他们的策略却不一样,就是基遍人。住在基遍的居民不像其他民族这样来硬的,而是用诡计去骗他们——让他们不要跟我们打仗,那我们就可以存活。他们知道以色列人是冲着迦南地的人而来,于是他们谎称自己不是迦南人,他们故意穿着旧鞋子、旧衣服,带一些干掉发霉的饼和旧酒去见以色列人,骗他们说我们是从远方来的,现在要与你们立约,保我们平安,不要杀掉我们。你看,由于路途遥远我们带给你们的食物都已经不新鲜了,饼都长霉了,酒都旧了,酒袋子都破裂了,真不好意思,你们就勉强收下这些食物吧!约书亚真的上当了,与他们定了和约,容他们活着,首领都向他们起誓保证。

14节提到很重要的一点,说以色列人受了他们的食物的时候并没有求问耶和华。难道他们任何事情都必须先求问耶和华?一不求问就出事?我的看法是这样,与人立约应该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与别人立约后是必须要去遵行的,因为上帝是立约守约的神,一切的约在神眼中都是重要的。因此只要是基督教文明所影响的国家都很看重契约精神,一旦签约或许下承诺就不会轻易作废。我的一个亲戚是英国裔荷兰人,我很小的时候就听他很认真地跟我说:A promise is a promise,承诺就是承诺,再小的事情只要我答应过的,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遵守到底。那个时候我还很小,我对他这番话印象很深刻,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君子,这样的人才可以信任。有些人信口开河,什么都轻易答应,可是过后轻易就忘记了,这样的人怎能信任呢?他连自己口中的承诺都不看重,他还会看重你的利益和感受吗?所以人与人之间尊重契约精神是那么重要,没有了认真履行约定的契约精神,任何沟通都变得没有意义。也因为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在与他人立约之前就要特别慎重,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而慎重的最好做法就是求问上帝,但是很可惜他们却没有这样做。

我猜想以色列人不会是被那些发霉干硬的饼吸引而跟基遍人立约,那些人大老远跑来要跟我们立约,求我们饶他们不死,这种情况可能把他们的优越感激发起来,优越感往往隐藏在同情心底下,他们对这些风尘仆仆的人产生了一份居高临下的同情心,完全放松了戒备,根本没有想到须要先求问上帝,就很轻率地与他们立了约定。立约以后才过了三天,就发现他们上当了,这些人其实就住在附近的那些城,所以其实是应该要被灭的,可是因为他们已经起过誓不会击杀他们,所以一定要守住这个约。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对的。以色列人在立约之前没有谦卑谨慎地去求问上帝,这是犯了错误,然而既然已经以耶和华之名立了约,他们就必须守住这个约,这不是因为惧怕基遍人,而是因为他们敬畏上帝。一个真正对上帝有敬畏的人,他一定会遵守自己的承诺,即使你承诺的对象很弱势,他们无法向你追讨,但公义的上帝却会为受屈的一方追讨。

我觉得基遍人有一点点像耶利哥城的喇合,他们看到大能的上帝是与以色列人同在的,人再怎么联合起来也不可能胜过神,所以他们选择投靠这位上帝。他们用诡计来骗以色列人立约当然是不对的,但他们无计可施,为了保住性命而使用欺诈手段。上帝的立约守约都是绝对诚实正直,毫无诡诈的,但是神对于基遍人的欺诈却给与宽容,因为A promise is a promise,神与祂的子民都守住了信实。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以巴问题之三:为什么巴勒斯坦至今无法建国?(张洵)

当听到微弱的敲门声……

以巴问题之一:美国和以色列为何2017年退出联合国教科文(UNESCO) 组织?(张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