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士师记18:1-6,27-31

 雨林灵修 士师记181-627-31

经文: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寻地居住。因为到那日子,他们还没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为业。但人从琐拉和以实陶打发本族中的五个勇士,去仔细窥探那地,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窥探那地。他们来到以法莲山地,进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里住宿。他们临近米迦的住宅,听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来,就进去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作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他回答说,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请我作祭司。他们对他说,请你求问神,使我们知道所行的道路通达不通达。祭司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们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华面前的。

但人将米迦所作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带到拉亿,见安居无虑的民,就用刀杀了那民,又放火烧了那城,并无人搭救。因为离西顿远,他们又与别人没有来往。城在平原,那平原靠近伯利合。但人又在那里修城居住,照着他们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给那城起名叫但。原先那城名叫拉亿。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以色列人已经进入迦南地很多年,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支派还没有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就是士师参孙的但支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打仗的时候懒惰怠慢还是怎么样,反正当其他支派都安顿在分得为业的土地上时,他们还需要找地方来定居。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以色列人都任意而行的时代,也就是人们心里都没有神。他们在打探地方的时候来到米迦的家,看见有一位利未人祭司,他们就顺便求问一下自己此行会不会顺利通达,这种求问并不是出于对神的敬畏,而是迷信一般地想要求个好签的心态,利未祭司也很会说讨好人的话,以耶和华之名应许他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一切都会很好,这真是出于耶和华吗?其实是一个讨生活的祭司的职业本能,最终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但支派的探子来到一个叫拉亿的地方,是一个圣经中最接近桃花源的所在,这个地方与世隔绝,里面生活了一群快乐无忧、不问世事、岁月静好的人,很可惜,他们不问世事,世事却已经盯上了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但支派看中了,他们那快乐无忧、岁月静好的生活迅速被刀剑死亡所终结。为什么神会容许祂的子民如此去攻占一个人畜无害的好地方呢?拉亿不是神起初要求以色列人去攻打的地方,然而但支派不愿意去对付神要灭掉的非利士人,因为非利士人太过勇猛,所以他们就去侵占毫无战斗力软弱好欺的拉亿。就像世上许多罪恶的发生一样,神没有去阻止他们。拉亿人的不幸也是这个世界上许多弱者的不幸,活在这个被罪完全玷污的败坏世界上,你不去作恶也会有恶人来把你作掉,世界上不存在桃花源,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可能靠避世隐居得到真平安,真正的平安是要靠能力和谋略来维持的。拉亿人从不与外界的人来往与结盟,也没有任何防范外人之心,他们遭到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的命运。

但人所犯的罪还不止于侵占拉亿这个地方,他们真是顺手牵羊、摘人桃子的高手,他们觉得米迦家的神像和祭司挺不错,就将之当作吉祥物带到拉亿去了,这既是犯了偷盗的罪,也是犯了更大的拜偶像的罪。他们把偷盗来的偶像供奉在抢来的拉亿地上,将所有但人都带到偶像崇拜里面,还自以为聪明,以此为可夸耀的胜利。其实这就是神对他们的审判,当人完全任意而行,以悖逆神的心意为荣耀时,神就任凭他们活在自己的狂傲愚昧当中,不再赐下悔改的恩典了。但人最终的结局是很悲惨的,他们后人所居住的北国被亚述摧毁,他们被赶出所居住的地方,流离失所。到了启示录约翰看见各支派异象的时候,但支派居然不在其中,内中确切的原因众说纷纭,我认为这跟但人所行的这些恶事都有关系。

有一句俗语叫做家丑不出外扬,但是圣经基本上就是神家的家丑,被记录下来世世代代外扬在万国万民当中,一点都不加掩饰。圣经对神的子民以色列人没有任何的美言和粉饰,连他们的争战过程和建国历史都充满了罪恶与悖逆,任何一个民族说到自己先辈们如何打下江山都会形容得可歌可泣、荡气回肠,但是看看这些被神从埃及地呼召出来的选民们是怎么争战的?但人对拉亿的侵占绝对是不光彩的。他们甚至对真神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敬畏和顺服,我们都以为以色列人是在建立王朝以后变得强大富裕才开始背叛神的,其实早在立国之前他们拜偶像的陋习就一直存在,偶像和假祭司早就被设置在他们中间,所以后来子孙们的邪僻败坏以致被外族灭掉都是有迹可循的,甚至不能责怪迦南地的居民,即使没有迦南地的偶像,以色列人也会自己创造偶像出来供奉,还夸口说自己是行在耶和华的道路上,比迦南人更加亵渎上帝。圣经是一部真实得让所有人都不得不谦卑下来的书,连得到启示的以色列人都尚且如此,万国万帮中活在黑暗死荫当中的人又会如何呢?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以巴问题之三:为什么巴勒斯坦至今无法建国?(张洵)

当听到微弱的敲门声……

以巴问题之一:美国和以色列为何2017年退出联合国教科文(UNESCO) 组织?(张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