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撒母耳记上22:1-5,18-23

 雨林灵修 撒母耳记上221-518-23

经文:大卫就离开那里,逃到亚杜兰洞。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里。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大卫从那里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对摩押王说,求你容我父母搬来,住在你们这里,等我知道神要为我怎样行。大卫领他父母到摩押王面前。大卫住山寨多少日子,他父母也住摩押王那里多少日子。先知迦得对大卫说,你不要住在山寨,要往犹大地去。大卫就离开那里,进入哈列的树林。

王吩咐多益说,你去杀祭司吧。以东人多益就去杀祭司,那日杀了穿细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又用刀将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驴尽都杀灭。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有一个儿子,名叫亚比亚他,逃到大卫那里。亚比亚他将扫罗杀耶和华祭司的事告诉大卫。大卫对亚比亚他说,那日我见以东人多益在那里,就知道他必告诉扫罗。你父的全家丧命,都是因我的缘故。你可以住在我这里,不要惧怕。因为寻索你命的就是寻索我的命。你在我这里可得保全。


无处容身的大卫逃到了一个叫亚杜兰洞的地方躲避扫罗的追杀,那是山中的洞穴,只能提供安全屏障,毫无舒适可言。就在他最倒霉落魄的时候,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都去投靠他。我觉得这事挺感人的,现在的大卫不止一无所有,甚至跟着他有可能会遭到扫罗的杀害。他的家人以前对他并不友好,他的哥哥曾经嘲笑他,羞辱他;他的父亲曾经对他非常忽视,认为这个最小的儿子只适合一辈子放羊。但是现在他们都非常信任他,即使在他最落难潦倒的时候还愿意去投靠他。如果是害怕扫罗容不下他们,他们大可以去扫罗面前表个忠心,跟大卫划清界线,相信扫罗会放过他们,但现在他们宁愿跟着大卫,不惜成为扫罗王的敌人。

大卫有上帝的同在,办事精明细致、对人诚恳忠实,凡他所作的一切尽都顺利。他赢得米甲深深的爱恋、赢得约拿单最真挚的友谊,也赢得其他很多人的喜爱和信任。大卫在他自己最得势的时候对他的家人肯定是不计前嫌,以恩相待。我想他的兄弟和父家已经能够看清上帝在他身上的作为,不要忘记撒母耳曾经在他们面前用油膏过这个小子,事隔多年,他们终于相信大卫是一个被神拣选的人,他现在的落难只是暂时的,将来神一定会兴起他作更大的事。我猜想他的家人在他的美好见证底下对上帝有了更大的信心,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在这个时候对他不离不弃,这份信任又对大卫起了莫大的激励作用,信心就是这样互相影响,彼此激励,使这一家人在神的恩典中有了更强大的凝聚力,从此大卫再也不是一个人东躲西藏,而是有了亲人在背后与他风雨与共。

大卫的出逃的风声传出去以后,有一些在社会上混得不好的人也纷纷去投靠他,如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来找大卫,大卫是来者不拒,聚集这些社会边缘人物组成了一支400人左右的杂牌军。其实这个时候大卫自身难保,这些社会边缘人能为他提供什么帮助呢?他们没有资金、没有本领、没有势力,个个都是负资产,大卫可能还得去辅导、开解、培训他们一番。然而上帝就是让大卫吸引了这样的人,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在任何光景底下都能成为他人的遮盖与祝福,因为他力量的泉源是万军之耶和华。大卫的军队后来南征北讨、所向披靡,建立了比扫罗时代更强盛的统一王国,他的起点是多么的卑微,一支400人组成的社会失败者杂牌军。

在这期间还有一位先知迦德去跟大卫说话,叫他不要住在山寨,要往犹大地去。所以大卫在逃亡期间有家人、有团队、还有神的话语与他同在,反观另一边的扫罗王,我觉得他比大卫可怜多了。他早就失去了上帝的同在,身边也没有与他同心的人,他的心里面真的是毫无平安。其实只要他放下对大卫的妒恨和追杀,他的烦恼就解决了大半,但是他根本看不到自己问题的症结,一心要除掉大卫,似乎只要杀了大卫他的一切问题就能解决。这绝对是毫无理由的,扫罗活在自己内心的狂乱中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毁灭。他听说祭司亚希米勒给大卫提供了食物和刀,就疯狂地把怨恨发泄在这位神的仆人身上,甚至把祭司和他的全家、甚至整个祭司城里的大人小孩牲畜全部杀光,这得有多丧心病狂?连扫罗身边的侍卫都不敢执行这种命令,于是扫罗命令不信上帝的以东人多益去对耶和华的祭司大开杀戒,可见扫罗内心对上帝已经毫无敬畏之心,跟那些不受割礼的外邦人一样沦为神的敌人。

一个掌有权力却对上帝完全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是很可怕的,尤其当他内心被仇恨、骄傲、妒嫉所充满以致完全失去理性时,那是更加的可怕。神赋予一个人权力是为了让他代表神在世上维持公义、保护百姓,然而当这个人抵挡上帝时他就会误用这个权力,结果这个权力化为一股强大的作恶能力,这个作恶的能力先会肆无忌惮地去毁灭别人,最终一定会导致自己的毁灭。扫罗就是一个严重误用权力的人,他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这种最可悲的灭亡之路。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以巴问题之三:为什么巴勒斯坦至今无法建国?(张洵)

当听到微弱的敲门声……

以巴问题之一:美国和以色列为何2017年退出联合国教科文(UNESCO) 组织?(张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