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历代志下1:1,7-12
雨林灵修 历代志下1:1,7-12
经文: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国位坚固。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使他甚为尊大。
当夜,神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所罗门对神说,你曾向我父大卫大施慈爱,使我接续他作王。耶和华神阿,现在求你成就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因你立我作这民的王,他们如同地上尘沙那样多。求你赐我智慧聪明,我好在这民前出入。不然,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神对所罗门说,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这心意,并不求资财,丰富,尊荣,也不求灭绝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寿数,只求智慧聪明好判断我的民。我必赐你智慧聪明,也必赐你资财,丰富,尊荣。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没有这样,在你以后也必没有这样的。
所罗门时代的开启
大卫的时代告一段落,所罗门开始接续大卫作王。大卫为所罗门留下丰厚的产业,四境平安,国内同心,所罗门国位坚固,按道理说他的内心应该充满自信,对自己的权威很有把握?事实却不是那样,除非是那些愚妄无知、轻狂自大的第二代,他们不懂得治国的责任有多重大。而所罗门是个有思想有责任感的新手国王,从父亲手里接过那么大的责任,他心里会感到惴惴不安。
所罗门登基以后带领着臣民到丘坛献祭,为什么要在丘坛献祭?因为圣殿还没有建造,约柜都还停留在帐幕里,所罗门要举行大型的献祭仪式只好在露天的丘坛进行。但是所罗门以后的那些王,当他们效法外邦人在丘坛举行祭拜仪式时,那就不合神的心意了。
所罗门献上一千头牲畜为番祭,场面非常浩大。当时已经处于和平时代,不像大卫那时经常要东躲西藏,后来则要南征北讨,大卫没有能力给上帝献这么大型的祭,到了所罗门时期有了能力把场面做大,于是他在所有臣民面前以最高的规格来尊荣上帝,这是应该的。
我们活在一个多变的、相对的世界,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掌握着不同的资源和能力,我们可以以不同形式表达对神的尊崇,但是不管表面排场如何不同,背后的属灵原则与意义是不变的,就是以尊独一真神耶和华为大,将一切荣耀归于祂
所罗门向神求智慧
所罗门向神献祭很讨神的喜悦,当夜神就在梦中向所罗门显现,问他你要我赐你什么,你可以向我求。这个真是千古难逢的机会啊!神是创造整个宇宙万物的主宰,所罗门可以要求统治世界!只要求神将以色列国变成世界霸权,变成人类历史上最强盛的以色列帝国,所罗门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了!但是所罗门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只希望能够把大卫传给他的以色列国治理好就满足了。因此他向神求聪明智慧,让他可以治理好神的百姓,这个祈求本身就很有智慧。智慧这个东西就是很奇妙的,已有的还要再加添给他,没有的就连他有的那一点点也会失去。
神听了这个要求后更加喜悦,祂对所罗门说:“你既不求资财、丰富、尊荣,也不求灭绝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寿数,只求智慧聪明好判断我的民。” 上帝看出所罗门是真心要将神的国治理好,毫无自私、贪婪、仇恨的心态,为此神必定会满足他的心愿,甚至还要赐他更多:“我必赐你智慧聪明,也必赐你资财,丰富,尊荣。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没有这样,在你以后也必没有这样的。” 这就是神所赐的出乎意外的平安,远比我们所想所求的还要多得多。
该不该有自信?自己信得过吗?
所罗门向神求智慧的智慧来自哪里?从某个角度看那是来自他的缺乏自信。现在这个时代很标榜自信心,要相信自己,要有远大的梦想,要放飞内心的渴望,要觉得自己很棒,我配得更大的权力、更多的成就、更高的地位,上帝就是来帮助我实现自我的。这种高举自我的人本主义带有很强的迷惑性,让人认为满足自我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上帝问我要什么,我当然应该大大张口要求上帝让我活成我最想要的样子。所罗门已经是国王了,他应该认为自己配得上统治一个更大的帝国,他可以自信满满地向神求一切自我实现的东西。
然而所罗门在神面前毫无自信,他说你立了我做你人民的王,他们如同地上尘沙那样多,如果没有你赐的智慧聪明,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这话说的多没自信!在上帝面前直接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内心惧怕,如果他以这种态度去应征一间企业的CEO(首席执行官),可能马上就被出局了,那么没有自信的人怎么管理一间大企业呢?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相信自己,而是相信上帝。
大卫说所罗门年幼娇嫩,这是事实,所罗门看自己缺乏经验,不懂得如何在众多的人民当中做判断,这些都是事实,所罗门只是在上帝面前诚实地承认这些事实,并谦卑地要求上帝帮助自己的不足。这个缺乏自信的祈求恰恰代表了他信对了对象,他信的不是这个充满软弱、很多缺点的自己,而是信靠这位全知全能、从不犯错的上帝,这成为了他最有智慧的一个祈求。箴言1章7节说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像所罗门这样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不行的就是智慧人;像世人那样高举人的能力和欲望的就是愚妄人,可惜这个世界经常藐视神的智慧,高举人的自信,培养出越来越多愚妄但充满自信的下一代。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