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灵修 以斯拉记3:8-13
雨林灵修 以斯拉记3:8-13
经文: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其余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并一切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兴工建造。又派利未人,从二十岁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于是犹大的后裔,就是耶书亚和他的子孙与弟兄。甲篾和他的子孙,利未人希拿达的子孙与弟兄,都一同起来,督理那在神殿做工的人。匠人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时候,祭司皆穿礼服吹号,亚萨的子孙利未人敲钹,照以色列王大卫所定的例,都站着赞美耶和华。他们彼此唱和,赞美称谢耶和华说,他本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他们赞美耶和华的时候,众民大声呼喊,因耶和华殿的根基已经立定。然而有许多祭司,利未人,族长,就是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也有许多人大声欢呼。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欢呼的声音,和哭号的声音。因为众人大声呼喊,声音听到远处。
以色列人团结起来如同一人
第二章记录了这一次回归的以色列人民的宗族和人数,还有他们携带的牲畜、金银和器皿,可见这是非常具体的历史事件,绝对不是那些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第三章开始记载他们建造圣殿的预备工作,这是一件庞大的工程,前面充满了未知的困难。第一节说他们聚集在耶路撒冷如同一人,就是他们的心此刻完全凝聚在一起,大家同时看到重建圣殿的迫切性,没有人存有二心。
旧约圣经有好几个地方形容以色列人聚集在一起如同一人,每当他们看见一件非常重要、极其艰难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他们的心就会紧紧的合在一起,同心把这件事情做好。历史上以色列人显示出来特别强的团结能力,使他们能够克服许多困难,达到其他民族无法达到的成就,这是上帝赐给他们非常特殊的能力,让他们面对越大的患难时就越团结,越团结就越能克服患难。与其说这是以色列人特殊的民族性,不如说这是上帝给他们的特殊恩赐,让他们在面对诸多患难与逼迫的情况下,依然顽强抱团地存活在世界上。
圣殿根基的被毁与重建
以色列人来到耶路撒冷圣殿的遗址,曾经巍然矗立的圣殿如今已经连根基都毁坏了,他们只能在根基上面建造临时祭坛献燔祭。他们到了耶路撒冷的第二年才正式开始重建的工程,首先就是从打造根基开始。重立根基是一项重要的仪式,祭司穿上礼服吹号,利未人敲钹,众人彼此唱和赞美上帝。他们赞美称谢耶和华说:“祂本为善,祂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 这个内容跟大卫王迎接约柜到耶路撒冷的时候,以及所罗门王建好圣殿后人民聚集在圣殿外所唱的内容是一样的,诗篇有七处地方也有同样内容:“因为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存到永远,他的信实,直到万代。” 这就是上帝的属性,若不是上帝永恒不变的慈爱与信实,以色列人哪里还有重建圣殿的机会?他们早就在巴比伦和波斯帝国的吞并下消失了,我们也就再也等不到大卫的肉身后裔耶稣基督的降临了。
我们从以色列人的历史可以看出里面的一些周期性:就是坏王与人民犯罪背约,被上帝惩罚击打,然后上帝兴起好王带领信仰回归,回归复兴以后又开始犯罪背约,遭击打后又有下一次的回归……但是这个周期的循环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每次以色列人犯罪背约都会比上一次更严重,受到的惩罚也更厉害,回归的时候会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努力,回归之路一次比一次更加漫长与坎坷。历史有不断循环的特质,但在循环中不断前进,永远不会恢复到跟以前一样的状态。
拆毁容易重建难,远离容易回归难
这一次以色列人的回归和重建工作远比从前任何一次都更加艰难,因为他们离得更远,连自己的国家都失去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次的回归以后他们还会被抛散到更遥远的地方,回归之路又更加的艰巨。从以色列民族的兴衰往返也能看到我们基督徒的生命循环:我们也会软弱、犯罪而渐渐远离神,但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一定有回头的机会。如果在离开神不太远的时候赶快回转,回头之路就没那么难,所受的苦也没那么多。如果基督徒任由灵命长期软弱、很久不亲近神、不愿再去教会聚会、还沉沦罪中多年无法自拔,这样的情况还能回到神身边吗?
我举一个奥古斯丁的例子,基督教历史中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奥古斯丁从小跟着母亲信耶稣,但是在青少年时完全远离上帝,生活放荡,沉沦肉欲,还加入了异端摩尼教,完全背弃了儿时的信仰。但是因为母亲不住的祷告,上帝并未放弃这个浪子,他在30岁时又再回归基督信仰,写下著名的忏悔录以及多部神学著作,最后被任命为教会主教,成为被神大大使用的器皿。这种浪子回头的见证有很多,上帝对以色列人的耐心和慈爱也放在每一个基督徒身上,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叛逆得多深,神还是给我们打开一条回归之路,很多离开上帝大半辈子的逆子最终还是回到了神的身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羞辱、伤害了多少人?他们在罪中流离失丧,被神管教、被魔鬼捆绑、被世界欺骗,等到他们终于想要回到起初对神的爱心时,发现回头已非少年,中间错过了多少神美好的恩惠与祝福?
人就是这样,必须经历过失丧的滋味才知道被主寻回是多么宝贵,基督徒一旦离开了上帝就像是流离失所的以色列人,如果没有了国家(天国)、圣殿(教会)、根基(救恩),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和盼望呢?
以色列人团结起来如同一人
第二章记录了这一次回归的以色列人民的宗族和人数,还有他们携带的牲畜、金银和器皿,可见这是非常具体的历史事件,绝对不是那些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第三章开始记载他们建造圣殿的预备工作,这是一件庞大的工程,前面充满了未知的困难。第一节说他们聚集在耶路撒冷如同一人,就是他们的心此刻完全凝聚在一起,大家同时看到重建圣殿的迫切性,没有人存有二心。
旧约圣经有好几个地方形容以色列人聚集在一起如同一人,每当他们看见一件非常重要、极其艰难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他们的心就会紧紧的合在一起,同心把这件事情做好。历史上以色列人显示出来特别强的团结能力,使他们能够克服许多困难,达到其他民族无法达到的成就,这是上帝赐给他们非常特殊的能力,让他们面对越大的患难时就越团结,越团结就越能克服患难。与其说这是以色列人特殊的民族性,不如说这是上帝给他们的特殊恩赐,让他们在面对诸多患难与逼迫的情况下,依然顽强抱团地存活在世界上。
圣殿根基的被毁与重建
以色列人来到耶路撒冷圣殿的遗址,曾经巍然矗立的圣殿如今已经连根基都毁坏了,他们只能在根基上面建造临时祭坛献燔祭。他们到了耶路撒冷的第二年才正式开始重建的工程,首先就是从打造根基开始。重立根基是一项重要的仪式,祭司穿上礼服吹号,利未人敲钹,众人彼此唱和赞美上帝。他们赞美称谢耶和华说:“祂本为善,祂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 这个内容跟大卫王迎接约柜到耶路撒冷的时候,以及所罗门王建好圣殿后人民聚集在圣殿外所唱的内容是一样的,诗篇有七处地方也有同样内容:“因为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存到永远,他的信实,直到万代。” 这就是上帝的属性,若不是上帝永恒不变的慈爱与信实,以色列人哪里还有重建圣殿的机会?他们早就在巴比伦和波斯帝国的吞并下消失了,我们也就再也等不到大卫的肉身后裔耶稣基督的降临了。
我们从以色列人的历史可以看出里面的一些周期性:就是坏王与人民犯罪背约,被上帝惩罚击打,然后上帝兴起好王带领信仰回归,回归复兴以后又开始犯罪背约,遭击打后又有下一次的回归……但是这个周期的循环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每次以色列人犯罪背约都会比上一次更严重,受到的惩罚也更厉害,回归的时候会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努力,回归之路一次比一次更加漫长与坎坷。历史有不断循环的特质,但在循环中不断前进,永远不会恢复到跟以前一样的状态。
拆毁容易重建难,远离容易回归难
这一次以色列人的回归和重建工作远比从前任何一次都更加艰难,因为他们离得更远,连自己的国家都失去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次的回归以后他们还会被抛散到更遥远的地方,回归之路又更加的艰巨。从以色列民族的兴衰往返也能看到我们基督徒的生命循环:我们也会软弱、犯罪而渐渐远离神,但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一定有回头的机会。如果在离开神不太远的时候赶快回转,回头之路就没那么难,所受的苦也没那么多。如果基督徒任由灵命长期软弱、很久不亲近神、不愿再去教会聚会、还沉沦罪中多年无法自拔,这样的情况还能回到神身边吗?
我举一个奥古斯丁的例子,基督教历史中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奥古斯丁从小跟着母亲信耶稣,但是在青少年时完全远离上帝,生活放荡,沉沦肉欲,还加入了异端摩尼教,完全背弃了儿时的信仰。但是因为母亲不住的祷告,上帝并未放弃这个浪子,他在30岁时又再回归基督信仰,写下著名的忏悔录以及多部神学著作,最后被任命为教会主教,成为被神大大使用的器皿。这种浪子回头的见证有很多,上帝对以色列人的耐心和慈爱也放在每一个基督徒身上,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叛逆得多深,神还是给我们打开一条回归之路,很多离开上帝大半辈子的逆子最终还是回到了神的身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羞辱、伤害了多少人?他们在罪中流离失丧,被神管教、被魔鬼捆绑、被世界欺骗,等到他们终于想要回到起初对神的爱心时,发现回头已非少年,中间错过了多少神美好的恩惠与祝福?
人就是这样,必须经历过失丧的滋味才知道被主寻回是多么宝贵,基督徒一旦离开了上帝就像是流离失所的以色列人,如果没有了国家(天国)、圣殿(教会)、根基(救恩),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和盼望呢?
评论
发表评论